“2023年度总案件数898件,其中,工资类案件626件,以‘工会+仲裁’方式调解的骑手类案件562件,分别同比2022年度下降26.61%、30.03%、33.63%。”
“2023年9月13日至当年12月31日总案件数158件,其中,工资类案件115件,以‘工会+仲裁’方式调解的骑手类案件62件,分别同比2022年同期下降121.52%、125.22%、300%。”
近日,来自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厦门市人社局)的一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厦门市快递员和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投诉案件显著下降,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成效引人瞩目。
“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平台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厦门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赖祖辉介绍,近年来,随着新业态平台企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快递员和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日俱增,而着眼于“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急难愁盼”,2023年以来,厦门人社等各有关部门着力及时化解劳动争议、实施暖心关爱举措等,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进一步让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厦门工作安心、舒心。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2月,厦门市专门成立快递员和外卖骑手权益保障工作专班后,包括人社等全市各有关部门在充分专题调研基础上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推出一个个务实举措,着力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其中,2023年9月13日,随着福建省首家实体化、一站式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在厦门市人社局成立,该市新就业群体劳动纠纷涉案件数和涉案金额一下子就下降的同时,有效提升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保障水平。
“多亏了调解员的介入调解。”2023年10月20日,在厦门市总工会驻厦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工作站调解员帮助下,曾为一餐饮平台配送员的李晨宇拿到补发的1350元工资,并与原公司就薪资争议达成和解。
“在这起纠纷中,案涉企业以未连续做满30天为由扣发骑手工资。”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类似遭遇和困扰易发生在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上——近年来,平台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同平台企业、用户和第三方外包企业等的法律关系以及劳务权利义务等缺乏明确界定和规范,往往导致一旦遇到劳动纠纷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们维权难度较大。
为此,去年以来,除了牵头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通过与市总工会、法院、司法等部门强化沟通协作,运用多方力量综合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纠纷外,厦门市人社局还通过科技赋能全力推进集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监测预警和决策分析支持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着力保障全市快递员、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平台骑手性别比例、用工趋势、行业案件趋势、涉案情况……走进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大厅,一块电子屏幕上,有关新就业群体劳动者的行业大数据跃入眼帘。据介绍,厦门人社部门持续建设信息化平台,旨在打造出全市各有关部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共服务政策举措的归集平台和经办平台,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手机端即可便捷享受多种公共服务。
“人社部门将根据大数据持续改进和优化服务内容和质量,开展行业统计监测数据共享,共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厦门市人社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吴目国表示,该局还将继续拓展工作宽度深度,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能便利享受到政府的各项公共服务,“充分保障他们在厦门的就业环境,努力将权益保障中心建设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窗口、公共服务提升的平台,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形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平台企业和社会共赢的良好局面。”
不仅如此,着眼于从源头上规范和发展新就业形态、助力构建和谐稳定劳资关系,厦门人社部门近年来还通过加强法律信息普及工作、不断畅通维权渠道、构建协同处理机制等举措,以更好地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用工权益。
如,在湖里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基地,人社部门牵头开展协同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纠纷工作,通过“一基地、多协同、共服务”的仲裁员、调解员、工会干部、法律援助律师驻点协同模式,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案件,并运用数字指挥室的“劳动关系调节数字云”技术,加强对新就业形态企业、行业用工存在的风险及时预警,从而提供精准服务,指导新就业形态行业、企业进一步规范用工,从源头上避免劳动纠纷的产生。
而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纠纷诉讼案件等,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社局也达成初步共识,将从坚持平等保护的审判理念、遵循事实优先的原则、严格把控实质要素的认定等方面来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关系确认问题,即根据双方是不是真的存在劳动管理关系,着重从平台对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不是真的存在上班时间、工作内容、奖励惩罚方面的控制等确认劳动关系。
此外,为构建良性生态、为快递员合法权益提供切实保障,厦门邮政管理、人社、工会等多部门联合指导快递行业签订了首份厦门市快递行业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涵盖了全市邮政、顺丰、京东等23家快递公司逾万名从业人员,有效规范了企业的工资支付行为,助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随新业态平台企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应运而生。”厦门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介绍,减少平台用工纠纷,合理保障平台与劳动者之间的权益,需要从源头上治理用工规范,人社等部门依据平台的用工类型推动制定、提供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的订立范本,在平台做充分释明后供劳动者选择签订,有助于“让平台清清楚楚明确用工规范,让劳动者明明白白自己的用工性质”。
除了人社部门,近年来在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积极作为的,还有厦门市总工会等各方力量。
2023年,厦门市总工会制定深入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九大举措。期间,按照这一行动计划,除了成立“网约车调解中心”、推动全市34家网约车平台和企业成立工会组织、推动成立厦门市网约车行业工联会外,厦门市总工会还着力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建设,推动货运、网约车、快递、外卖配送行业广泛开展集体协商,并把集体合同签订和落实情况作为评选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和个人的重要依据,进一步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而厦门市司法局则借助律师事务所的力量,设立首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保障性平台,充分的发挥律师优势,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提供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援助、公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厦门社会各界对这一群体的关爱举措也不断推出。
例如,为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工作便利,厦门市不断加快城市综合服务网点建设,持续推动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集中的住宅区、商业区设置共享职工之家、工会爱心驿站、暖蜂小屋等,解决停车、充电、饮水、如厕等难题。
同时,为给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构建起权益“防护网”,从2023年1月起,厦门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户籍限制,法定劳动年龄内的本市户籍人员、本市有效居住证持有人(含快递员、外卖骑手)等,均可按规定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享受与本市职工同等的医保待遇。同时,加快推进基层快递网点单独参加工伤保险,畅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渠道,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应保尽保。
不仅如此,厦门市、区两级工会为超2.1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购买人身意外险,撑起职业安全的坚实“防护网”;市总工会联合厦门开放大学首次开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学历能力提升专班,专班学员学费全部由市总工会、厦门开放大学共同分担。
此外,厦门市还推出包括骑手在内的覆盖全市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益鹭保”项目,骑手们等每人每天只需支付0.4元的保费,就可享受最高40万元的保险保障等。
“加强劳资矛盾纠纷等调处,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赖祖辉表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日益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无数家庭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近年来,作为劳动保障主管部门,厦门人社部门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明显问题,着力探索建立健全公平就业、劳动报酬、劳动安全、社会保险制度等,并针对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受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实行了优化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经办等举措,均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后,该局将继续携手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着力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烦忧问题,全面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安心、舒心”环境,努力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温度”“关爱力度”,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厦门工作更有劲头、权益更有保障、生活更有盼头。
上一篇:网络零售市场稳健增长 下一篇:中水物资配送事业部多措并重助推物资收购办理体系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