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冀B8XXX的司机进入库区1跨A通道……”接到指令,司机将重型卡车稳稳地停在了指定地点,并来到车位边的盘柜前刷卡。随后,盘柜上显示出了所要装载的冷轧板卷信息。无人天车自动启动,开始自主运行并按照信息吊装指定的冷轧板卷……这是首钢京唐运输部5G应用智能仓库重卡汽车倒运产品集港的运行场景。
“实现物流业务智能化、数字化,首钢京唐致力于打造物联感知、深层次地融合、快速响应、智慧管控的智慧物流体系。”首钢京唐数智运营部部长郭亮说。
为实现物流业务、物流数据的对接、共享和互通,首钢京唐将构建智慧物流综合管理体系作为打造智慧物流的重要载体。
首钢京唐作为钢铁行业第一家采用物流运输模型算法的企业,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北斗、GIS地图等现代化技术,自主研发智慧物流管控平台。该平台有效融合现有产销系统、MES、PES和3PL等系统,实现物流大数据交互共享,建立统一的运输资源管理体系,打破传统的包月、包项目等固定用车模式,实行“开放式”运力竞争,形成集约化、模块化的多重管控,实现数据一体化集成和资源集约化管理。“为钢铁物流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首钢智慧’与‘京唐样本’。”数智运营部部长助理赵坤鹏说。
在运输部汽运作业区,记者看到了这个“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平台以厂区GIS地图为基础,实现厂内物流车辆状态及运输任务集中可视化展示。借助电子围栏、车载终端等软硬件设备和技术,结合各库区库存情况、生产计划安排、现场车辆排队情况、道路拥堵和管制情况等,建立智能物流调度运算模型,实现运输计划自动编制、运输任务智能分配、运输车辆智能调度、运输路线智能规划、运输实绩自动收集、异常事件自动报警、运输服务自动评价等目标。
“系统平台集成了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管理的闭环,同时这样的平台还建设了必要的基础业务管理功能,首钢京唐实现了物流全业务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数字化管理。”谈到平台功能时,数智运营部部长助理郗晓法说,“平台将海量数据转化为简单易懂、颜色醒目的图表,为产品订单优化、物流整合,及相应设备维护和管理等提供了决策数据支持。也就是说,这套系统在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为业务管理层提供管理数据的同时,也为现场执行层提供具体可操作方案。”
“物流好比流经人体肌身中的血流,怎么流、流向哪,都要靠心脏主宰;又好比遍布人体肌身里的神经元,怎么动、向哪动,全凭大脑支配。这个‘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就是让企业物流高效运转起来的心脏和大脑。”郗晓法形象地说。
“现在,平台实时同步更新数据,自动分析后形成清晰易懂的饼状图、柱状图,情况掌握更精准。”运输部副部长葛树茂说,“我们不仅能看到物流运输各项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还可以实时对标其他运输行业,做到了对标提升。”
与“智慧物流管控平台”配套的“智能仓储调度系统”,在原有智能库技术基础上,引入了UWB等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这种技术能将天车运行、生产任务、车辆装卸等生产活动纳入到新的智能调度算法模型中,提升公司平台与部门平台的智能联动水平,进一步发挥智能库区的潜能。
港口作业区首席作业长陈万忠介绍:“成品码头五号智能库于2018年3月底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是首钢京唐建成的第一个智能化物流仓储库。我们引进韩国技术,结合成品码头生产实际,共同开发了‘五号库智能管理系统’。整个项目由地面站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车辆防撞系统、车辆形状识别系统、无人天车系统五大机构组成,共计开发并应用了11项专利技术。在智能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大小车激光测距仪、称重传感器、行车定位、防摇摆控制、钢卷内径识别、握紧识别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全天候、全自动、无人化作业。五号智能库目前运行稳定,储存量可达到5万多吨,能满足公司冷轧海运产品全部入库,智能库的投运实现了成品码头由人工物流向智能物流的历史性转变。”
登录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工作人员便可通过动态图表实时查看物流调运情况。这是首钢京唐通过平台综合集成生产、物流等信息系统数据建立的需求预测模型。
物流运输环节作为物流公司管理的核心,对整个运送过程的各个部门、所有的环节以及运输计划、发运、接运、中转等活动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运输设备做合理组织、统一管理,实时监控、监督执行,以求用同样的劳动消耗,创造更多的运输价值,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实现企业效率效益最大化。截至目前,厂内运用车数降低15%,运输费用降低10%,运输效率提升15.2个百分点。
根据排产量、运输需求、到货量、到货时间等信息,平台自动进行数据算法优化,计算出最优的产品库区安排和车辆配载安排,以此来实现智能调度,有效提升了物流中心业务运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记者在“京唐厂内物流系统”的“仓库出库实绩查询”中看到,“出库时间、当班日期、操作者、车船号、质量标记、港机号”等信息一应俱全、一目了然。“你看,这一些信息都是实时显示的,厂内倒运的每一车产品都在这里呢。”运输部港口作业区四班作业长武龙指着电脑屏幕说。
记者来到了运输部港口作业区5G应用智能仓库控制室,库场理货兼货运交接员郑坤指着电脑屏幕上缓缓移动的黄色长方形天车示意动图介绍说:“这些都是正在装卸作业的天车。你看,这个绿色21号方块就是要吊装的冷轧板卷,方块变成深紫色了就代表此钢卷已经被吊起装车了。”在另一个显示窗口上,一辆重卡矢量图格外醒目,车的平板后斗上显示着钢卷的位置轮廓图。只见,钢卷被吊装放置在平板钢卷固定位置,轮廓图一下就变成了实心图。郑坤接着说:“五号智能库目前有6台天车,在改造以前,作业人员在钢卷垛位中穿行,人车交错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首钢京唐的冷轧产品大部分是高端的汽车板、镀锡板、家电板,这些板材对装卸质量发展要求非常高。人工在操作天车过程中,难免发生对钢卷的碰撞,造成包装损坏、钢卷划伤或者变形。无人化以后,无人天车能够最终靠垛位坐标迅速找到存放钢卷位置,不会磕碰到钢卷。天车在夹钳下落时,可以精准测算出下降高度,距离地面1.5米时缓慢下降,这些精准操作是人工操作达不到的,能保证钢卷质量100%的完好率。这些,作业人员在主控室就能够实现所有操作。”
郑坤指着库区边上的栅栏说:“库房的作业区域采用栅栏封闭,栅栏门与无人天车有联锁装置,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无人天车就会自动停止作业,极大提高了作业现场的安全。”
“我们这套智能系统从2018年3月正式投运以来,装卸产品差错率从始至终保持着‘零’的纪录。”采访中,武龙自豪地说。
首钢京唐物流系统寻求数智赋能,积极地推进信息化、自动化建设。通过引进最新无人技术,建设环渤海港口群首个智能物流库,将5G技术在钢铁物流领域成功应用,被评为“唐山市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卸船机远程智能化操作项目正式运行,填补了国内码头散料卸船机基于5G技术全自动功能的空白;构建“以码头作业为中心”物流系统管控平台,实现全流程过程管控一体化发展。
此外,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功能全面上线,船舶智能配载系统研发有序推进,四台卸船机实现自动化联动作业,翻车机空车线车号识别系统与料场PES数据共享……伴随一批智能化项目相继落地运行,智慧运输由点到面跨越发展,朝着行业智能示范标杆的方向不断迈进。
覆盖成品运输、仓储、调度等多项业务,智慧物流以及智能仓储系统平台的建成,为首钢京唐各工序生产精准联动、全力服务首钢京唐品牌发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智慧物流管控平台登录后,实时查看数据并进行详细分析,掌握厂内物流进程,有效提升了京唐物流总体运行效率。” 物流管控中心负责人赵子振说。
在“产销研”一体化联动需求大背景下,首钢京唐通过多个职能平台监视预警、智能调度等功能,生产制造中心实时掌握生产情况,及时调度原辅料至生产一线组织生产;物流管控根据仓储备货、线路规划等各项数据,以最优配送路线及时采取直装、入库等形式,产品出入库;营销部门通过平台终端查询,精准获悉产品情况及预期到货时间,督促指导各工序精准对接用户安排发货……
精准智慧物流,有效提升了业务执行效率。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构建高效的物流管理体系后,各单位按运输需求及运力资源匹配情况申请用车,作业组织过程中专业职能与实际作业组织进行职责切分,物流运输室专业对于日常作业组织监督、检查管理,运力资源作业管理归口于汽运作业区统筹组织。服务于海运以船前要货为出发点的拉动式生产作业组织模式,统筹码头库、成品库与倒运车辆及直取车辆的综合资源匹配,打通汽海联运通道,提高物流发运效率,发挥好临港靠海的独特优势。原料倒运中整合汽车衡、料场、港机以及倒运车辆等即时作业信息,择优匹配提高协同作业效率。
“在用车方面,我们采用科学的四大模型算法(运筹算法、规则算法、抢单模式和人工派车)实现车辆派遣的合理编排。该平台实现了对首钢京唐当前290余个物流运输项目的智能化、集约化管控,使用户得到满足的差异化需求。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GIS地图等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将整体业务系统功能从规划、计划、调度三个层面进行运力的合理匹配和调度,实现运输任务由车辆‘被动承接’向系统择优指派以及驾驶员主动抢单模式的转变,达到路程最短、成本最低、用时最少等目的。”赵坤鹏说。
京唐开创了5G+智能化钢铁厂融合发展新模式。5G智能天车的应用,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管控能力和作业效率,经测算提升操作效率10%以上,降低用工需求70%以上,年节约人力成本超200万元。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公司发展壮大的根本。采访结束后,记者深深感到,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首钢京唐坚定推进“一引领两融合”,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落地实施,聚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拓展创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展现出了国企创新发展的新担当。
上一篇:江西工贸学院圆满完成全省(粮油)仓储管理员作业技能等级确定查核 下一篇:冰轮环境:公司可提供冷链物流基地、园区智能化改造、高标准库房、才智立体仓储设备、制冷体系等冷链设备设备